2004-03-01
目前,雜糧及其制成品越來越受到城鄉居民的歡迎,可雜糧產業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
近日,記者從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獲悉,今年5月,國家糧食局等部門將在南京舉辦中國雜糧豆類展示交易會。這是我國第一次專門就雜糧產銷舉行大規模展示交易活動,將對我國雜糧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雜糧是小宗糧豆的統稱,主要包括高粱、谷子、薯類、大麥、蕎麥、燕麥、青稞、綠豆、小豆、豌豆、蠶豆、蕓豆等上百個品種。雜糧營養豐富,在生產中很少施用農藥、化肥,沒有污染,是天然綠色食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雜糧及其制成品越來越受到城鄉居民的歡迎。目前,我國專門的大中型專業雜糧批發市場已有10多家,吉林洮南、內蒙古赤峰、山西平魯地區的雜糧批發市場的年雜糧交易量已達50萬噸以上。由雜糧制成的面粉、掛面、米粉、麥片以及雜豆等小包裝食品已常見于城鄉超市貨架。
可是,與雜糧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歡迎的情況相反,我國雜糧產業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目前,大部分地區的雜糧生產仍處于零星種植、廣種薄收、粗放管理的落后狀況,雜糧生產科技水平普遍不高。不少雜糧品種混亂、退化嚴重,優質率和商品率下降。由于雜糧品種多,種植分散,商品量小,主要在農村集貿市場交易,加工業不發達,市場價格不穩定,大大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據統計。2002年,我國雜糧產量為6038萬噸,比1980年下降7%,雜糧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由30.8%下降為13.2%。
針對雜糧生產和市場供求的現狀,有關部門應從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豐富城鄉人民生活、提高糧食企業經濟效益的高度,多策并舉,大力推進雜糧產業發展。
發展雜糧產業,質量是前提,規模是基礎。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逐步引導農民調整雜糧的品種結構,提升質量,提高單產,逐步塑造雜糧品牌形象。要在科技、資金以及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等環節給予幫助和支持,逐步實現雜糧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實現雜糧流通的市場化和標準化。
發展雜糧產業,根本目的是增加農民收入,豐富百姓餐桌。雜糧生長期短,耐寒耐瘠,可在高原、高寒的干旱瘠薄耕地種植,能與大宗糧食作物間作套種,生產成本較低。可以把發展雜糧產業與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脫貧致富結合起來。
小雜糧能形成大產業,小產品能開拓大市場。發展雜糧產業符合市場供求格局及其走勢,開發雜糧產業的條件已基本具備。有關部門應繼續加大促進雜糧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從政策引導、產品開發、市場拓展等各方面采取積極措施,推動雜糧產業發展躍上新臺階。
作者:杜海濤
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18031333號 網警備案: 蘇公網安備 32011602010191號
民企賬款、農民工工資拖欠投訴電話:83245388 83327150 設計制作:美勝美圖 pan r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