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來,堅持品種創新,積極開展新品種研發,強化基地建設,建立健全營銷網路,走出了一條科研、開發、生產、推廣一體化的發展道路,先后自行培育農作物新品種21個,與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新品種13個,買斷和聯合開發新品種27個,建立專業種子生產基地7萬多畝,年產優質種子2000多萬公斤,累計推廣良種面積5000多萬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8年我公司被認定為江蘇省農業科技型企業,2009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1.品種創新是種業企業的核心戰略。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品種創新是種業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必須作為長期的核心戰略和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以后,種子企業無償使用品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隨著種業市場化和產業化的不斷發展,競爭已成為種子市場的主要特征。在品牌、產品、價格、服務等諸多競爭因素中,品種是核心。一個沒有高水平自主品種的企業,就會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受制于人,甚至有可能被長期定位在產業分工的末端。要把企業做強做大,持續發展,就必須擁有一流水平的新品種。江蘇中江種業從創辦伊始一直堅持將品種創新作為發展的首要戰略和中心工作,堅持育繁推一體化,一手抓品種,一手抓轉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組合和市場規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初步站穩了腳跟,取得了一席之地。
2.堅持自主創新。由于歷史的原因,江蘇中江種業成立初期,既沒有自主品種,也沒有科研育種人才和技術基礎。為此,公司整合各種資源,切實開展自主創新工作。
2.1 成立研發中心,專門從事新品種選育工作。選配人才,組建育種隊伍,抽調得力技術骨干擔當育種專家,聘請有經驗的育種專家擔任顧問,選配年輕員工參加課題組,形成合理的科研人才梯隊。
2.2 建立育種基地。在六合開發區、海南三亞市以及宿遷、南通、洪澤等不同生態區建立育種基地,面積達到500多畝。
2.3 明確育種方向和目標。根據公司業務特點,主要開展了雜交水稻、常規粳稻、雜交玉米、棉花、油菜和瓜菜等作物品種的選育。通過幾年的努力,自主育成的品種有雜交水稻蘇優22、蘇優72、協優728、Ⅱ優728;雜交玉米中江玉2號、中江玉6號、江玉403、江玉501;棉花蘇雜棉66、蘇雜棉504、蘇棉2186等。每年組配、測試新組合、新材料5000多份,一批綜合性狀優良、具有市場推廣價值的新品種陸續推薦參加省內外區試和國家區試,形成了推廣一批、試驗一批、儲備一批的產品格局。
2.4 加大研發投入。公司年均達到銷售額的4%以上。
3.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目前種子企業育種的基礎和條件遠不如科研院所,短期內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們在開展自主選育的同時,積極開展與省內外科研育種單位的合作選育、聯合開發。
3.1 買斷品種經營權。先后從科研單位買斷的品種有徐麥856、徐麥27號、淮麥26、鹽粳9號、鳳糯2146、滬油16、秦優11號等。
3.2 合作選育。共同制定育種目標,分工負責,成果共享,先后育成了雜交水稻新兩優6380、鹽兩優888、天優3611和西瓜蘇星058、春紅玉等品種。
3.3合作開發。對科研單位已經育成的品種共同試驗示范,聯合推廣開發,效益共享,先后合作開發了蘇玉系列玉米、武運粳系列常規粳稻、常優系列雜交粳稻、滬油系列油菜等優良品種。在合作中,公司十分重視保護科研部門的知識產權,明確責權利,誠實守信,實現了雙贏的效果。
4.加快成果轉化,提高產出的質量和效益。選育品種目的在于推廣。有了新品種,并不等于有了市場。品種一旦育成,就必須按照品種特點和適宜生態區域確定市場目標,切實做好成果轉化的各項工作,實現育繁推一體化,為農業生產增效,為農民增收服務,形成產業功能,同時提高企業自身經濟效益。
4.1認真研究品種特征特性,搞好試驗示范。在品種進入生產試驗階段,就根據品種特性在適宜生態區廣泛布點示范,以掌握新品種對溫度、光照、肥水的反應和病蟲害發生規律,探索高產穩產途徑,初步形成相應的種子生產技術和大田栽培技術。同時與當地農技推廣部門和經銷商緊密合作,對即將推廣的品種按區域建立示范方、高產片,在成熟季節組織現場考察,總結形成適合當地特點的優質高產技術意見,實現良種良法同步推廣。
4.2 建立生產基地,進行專業化生產。常年在省內外建立穩定的生產基地7萬畝以上,實行合同制,定品種、定數量、定質量、定價格,生產中進行技術指導和檢查驗收,確保優質高產,安全生產,滿足大面積推廣的需要。
4.3強化質量管理。公司投資建成了從丹麥引進的現代化種子加工流水線,進行工業化加工包裝,標準化質量管理,質量體系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供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同時提高企業自身效益。
4.4加強分銷渠道建設。健全營銷網絡,按區域配置
經銷商、代理商,方便農戶購種,基本做到農民購種不出鄉(鎮),目前省內網點700多家,省外縣級以上代理商800多家。同時加強與各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緊密合作,加大品種宣傳和推介力度,加強技術指導,做到良種良法一起推,加快育種成果的轉化推廣,最大限度發揮良種的增產作用。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把種業的品種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科研攻關、技術推廣和人才培養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的科技進步,促進現代種業發展,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品種創新是企業的核心戰略,是企業發展的中心工作,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馬家龍撰寫,2011年第四期《種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