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近日在京向媒體表示,“十一五”期間,農業部每年選擇8個左右的產業帶重點推進。通過5年努力,全面完成《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確定的41個產業帶的促進任務,推動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向縱深發展。
農業部為此將把優化產業帶內的農產品品種和品質結構作為重點,按市場需求,積極引進、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提高良種覆蓋率和集約化供種水平。按照農業標準產前、產中、產后相配套的原則,繼續制修訂一批優勢農產品標準,加快完善農業標準體系。積極引導和支持產業帶內農民發展各類專業經濟合作經濟組織,鼓勵農民圍繞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開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合作,提高優勢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鼓勵各類優勢農產品品牌參加國內外的展覽展示和評選活動,擴大宣傳范圍,營造良好的品牌發展氛圍。
截至目前,農業部在全國確立13個品種41個優勢產區,為優化全國農業區域布局勾畫了基本藍圖。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糧食作物九大產業帶初步形成,集中度分別達到86%、92.3%、62.1%和53.2%。2004、2005年我國糧食連續兩年增產超過1000億斤,其中四大作物九大產業帶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85%。產業帶的發展促進了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帶動了“一村一品”的發展。